跳至主要内容

◆◆ 華中戰局 ◆◆◆ 中原會戰 ◆◆◆ 抗日戰爭 • 史事拾遺 ◆◆

 

◆◆ 華中戰局 ◆◆
·廖明哲: 我經歷過的戰爭•抗日戰爭湖北作戰
·孔令晟: 西峽口抗日之役
◆ 中原會戰 ◆
·石 覺: 中原會戰憶往——兼述奸匪毀謗我部國軍伎倆
民國二十八年八月一日,我率部由澠池渡河入中條山,至三十一年五月初旬,由大行山經修武洛陽,調職成都中央軍校教育處長,計在晉東南敵後,遊擊三個整年,吃的是小米包穀(玉蜀黍),穿的是一襲灰布軍服,睡的是一扇門板,隨身別無長物,唯有一把手槍,吃盡苦頭,歷盡艱險,但是,爲反抗日寇侵略,爲民族國家爭生存,我的意志無比堅強,我的精神無比興奮!
當時第二十七軍所屬,除預備第八師外,軍長是範漢傑,現被俘陷匪區,其餘兩師,爲第四十五師師長劉進,第四十六師師長黃祖勳,後來因剿匪失敗,都被共匪殺害。
三十餘年來,那時之二十七軍的軍師長,祗剩下我一人了,囘憶在晉東南遊擊情形,猶歷歷在目,茲特將記憶所及,照實寫出來,作爲史學家抗戰時期參考資料,並作爲在晉東南壯烈殉國同袍之紀念。……
陳素農: 憶抗戰——淞滬戰役至南丹戰役前後的經歷
◆◆ 抗日戰爭 • 史事拾遺 ◆◆
·陳素農: 憶抗戰——淞滬戰役至南丹戰役前後的經歷
◆◆ 抗日戰爭 • 西南戰局 ◆◆
◆ 貴州戰事 ◆
·孫元良: 抗日獨山之役
……每天出現十幾名死者,必須予以火化。可是只要冒出一絲絲的烟火就會成為美國飛機攻擊的目標。為此,連做飯時都不能冒出一絲的烟霧,更何况要把遺體全部火化,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加上還有燃料的問題。到達後的第二天,就被命令去“收集遺骨”。說穿了就是用刺刀把手掌割下來的工作。夜裏,和森井一等兵到屍體停放處去。白天不能作,不能冒出煙來。這一天死者有十人,森井準備了從庶務室領來的寫着部隊名、軍階、姓名的很大的“戰死者信封”。遺體都穿着軍裝。但因為營養失調,頭部顯得特别大,有張開着眼睛的,有像是要抓住天空似的舉着雙手的,真的是陰森可怕的情景。森井說着“看清楚了”,將大刺刀插入遺體的手腕關節處,約花了十分鐘把一只手切下來了。因死後已經過了幾個小時,没有出血。弄完六、七個人以後,他說道:“你也來一下。”我一躊躇,被森井申斥道:“又不是來做客的”。我惶恐地握住屍體的手,像冰那樣的感覺。因為是第一次,刺刀碰到骨頭,怎麽也切不断。等到終於切斷時,森井已經把剩下的全做完了。森井好像想趕緊做完去睡覺的樣子。因為我們下級士兵白天還有繁重的勞動……。在那裏,有用石頭叠起來用以焚燒手掌的爐子,在那裏面,將十個手掌擺好點上了火。脂肪一開始溶化時,那手還會動,好像是死者在招手似的。過了兩個小時左右,在燃燒盡了的爐子裏散亂着手骨頭。這些骨灰和遺物將一起被送到遺屬手中。因為每次都焚燒好幾個人的手掌,骨灰都是幾個人合在一起的東西。我想遺屬們都不知道,裏面還包含有同時死亡的戰友們的骨灰。這在當時也是没有辦法的事,這個工作每星期大概輪到一次。真的是很厭煩的工作。
前侵華日軍第一一六師團衛生一等兵
戰俘長谷川暢三憶湖南作戰
……中國人不小裏小氣。有着悠久的三千年的歷史。用中國話來說,“慢慢地”、“不要慌”,將此貫徹到底。可以說是“與我無關”的那種大陸式的氣度,有包容力。那是當了俘虜後纔感受到的。反過來說,若當了日本軍隊的俘虜的話,就要被活活的打死了。……成了俘虜後,感受到了中國的寬大氣量。對此,真是折服了。……我在被俘之前,輕蔑地瞧不起中國人那種“慢慢地”太過悠閒的樣子。如果中國,指的是漢民族能統一起來把政治搞好,會成為了不起的國家的。人口衆多,資源也豐富。對中國總覺得有親近感。或許是因為有過當俘虜的經歷,總覺得“中國真好呀”。有包容力,真的了不起。當然不是全部如此。一旦成了朋友,至死為止一直維持着信赖感。
前侵華日軍第五師團一等兵戰俘朝永吉郎
◆ 日本在中國 • 日軍戰俘往事 ◆
·[日]菊池一隆: 長谷川暢三氏訪談
·[日]菊池一隆: 松原健二氏訪談
·[日]菊池一隆: 渡部富美男氏訪談
·[日]菊池一隆: 朝永吉郎氏訪談
·[日]菊池一隆: 橋本雅雄氏訪談
·[日]菊池一隆: 木村福治氏訪談
◆◆ 日本在中國 • 台籍日本兵 ◆◆
◆ 日中戰爭 • 海南往事 ◆
·日軍•共軍•國軍——陳坤火的故事
·蔡新科先生訪問記
·黄顺铿: 日中战争海南营造往事
·黃金島: 海南島去來
◆ 日中戰爭 • 大陸往事 ◆
·賴木根先生訪問記錄
·陈正添: 日中战争前后的经历
◆ 南洋往事 ◆
·人肉的味道——陳鍊的故事
·去了海南島,又去新幾內亞——林居琳的故事
·柯景星先生訪問記錄
◆ 析世鑑 ◆
西元2012年年度推薦閱讀
全本徐恩曾先生反共回憶錄
在共產黨地下戰爭的種種活動中,文化運動是它最活躍、最成功的一環。
中國某些歷史家指出:過去幾千年來中國每一朝代的政權的建立和崩潰,知識分子的態度是起著主導的作用。因爲中國的教育不普及,知識分子在工農羣眾中受著極崇高的尊敬,工農羣眾的行動,向唯知識分子的「馬首是瞻」。因此,共產黨選定知識分子爲通向工農和青年的橋樑,不是偶然的。……但是由於輿論和學校是刺激人心最敏銳的兩個場所,當局因有所顧慮而始終決定不採取任何行動,尤其在學校方面,並且一再提示我,甚至連必要的調查工作,也恐引起事端,而主張謹慎將事。這實在使我喪氣,而共產黨方面正看穿政府這一弱點,反而故意常在學生羣眾中製造激昂緊張空氣來恐嚇政府,使政府對學生更感頭痛,更不敢有所舉動。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政府自大陸撤退,始終沒有改變。所以自租界收回以後,各地的共產黨地下工作人員,常以學校爲掩護所,「學校是共產黨的另一租界」,遂成爲社會上極流行的評語。
這實是共產黨過去地下工作中的最成功的一幕。
……人們每以爲共產黨善於作地下活動,但中共的早期地下活動,可說是徹底失敗,後期的地下活動,雖有部分成功,但其成功的基礎,是建築在公開的政治保障上,如果它沒有獲得公開的存在的權利,同樣的不能展開地下活動,儘管他的方式怎樣改變。
使共產黨能「大量積蓄力量」的,使共產黨地下活動能進行長期滲透隱蔽的,是它自己所預計的「公開的、合法的」戰爭,換句話說,就是和國民黨再度攜手的「統一戰線」政策,這是共產黨造成今日地位的主要根源。
由於十多年來的實際體驗,關於舉世所焦心的如何應付國際共產黨的滲透進攻問題,使我產生了以下幾點不成熟的意見:
第一,共產黨是利用政治上的空隙而潜在滋長的,所以要根絕共產黨的發展,須積極的從政治上著眼,專憑「技術」或「武器」,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第二,民主制度的本身,我們根本不應對它有絲毫的懷疑,但是有一不幸的事實,却須指出,就是敵人正在利用這個制度向我們的心臟部分進行滲透,如果我們自信自己的身體十分健康,不懼這此一紅色細菌的侵襲,在作者看來這是十分危險的。
第三,宣佈共產黨組織爲非法,是取締共產黨地下活動的先決條件,也是防止它迅速擴展的最有效手段,我們現在的觀念,已認識「天下共產黨是一家」,但在實際行動上,並不把他們當成一家,例如在某一地區我們已和共產黨兵戎相見了好幾年,但在自己內部却仍容許它合法存在,這是不合理的,我們在這方面吃過很多虧。
第四,根據在中國的經驗,每一共產黨並非人人都是堅定不移的馬列主義的殉道者,在某種壓力之下,他們是可放棄原來的道路跟我們來的,並且一經開始,便會如決堤之水,滔滔不絕地向我們湧來,抗戰前的中共是如此,抗戰後的江西共產黨也是如此,但是有一條件,必須從外面加以壓力,造成環境,若只是期待它的內部自然變化,將是一種幻想。
◆ 南府政要 • 徐恩曾 ◆
[列出本栏目所有内容]
欢迎在此做广告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任援道

  任援道(1890—1980),字良才,号豁庵。1890年出生于江苏省 宜兴县 ,早年毕业于河北保定军官学校,曾任平津警备司令。 1937年12月12日 南京 沦陷,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大屠杀。在此民族危亡时刻,志士仁人共赴国难,而任援道却独有打算,他利用 权术 收编了镇江鱼雷学校的三艘炮艇及部分官兵,收编了 太湖 里的部分游击部队和国民党的 散兵游勇 一万多人马,投靠到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梁鸿志 的帐下,沦为汉奸。任援道参加 汪精卫 、梁鸿志的上海会谈,会后发表声明,支持组建伪政府。抗战胜利后逃往 加拿大 ,1980年在加拿大病死。 中文名 任援道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省宜兴县 出生日期 1890年 逝世日期 1980年 毕业院校 河北保定军官学校 目录 1   早期经历 2   汉奸岁月 3   狡兔三窟 早期经历 编辑   播报 任援道(1890—1980),字良才,号豁庵,早年毕业于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后赴日本留学,入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1911年归国。1924年5月, 顾忠琛 任孙中山下属的北伐讨贼军第4军军长,任援道在顾忠琛手下担任该军参谋长。后来,任援道回到家乡,担任宜兴履善高等小学、锐进小学校长。后任援道离开江苏赴天津,通过交通银行协理、叔父 任凤苞 的推荐,出任天津造币厂总务科科长。此后,获江西督军 蔡成勋 任命为江西银号督办。湖南省政府主席 唐生智 任命为驻天津办事处处长。此外,任援道历任步兵第四十团团长、第五十五旅旅长、山东兵工厂厂长、津浦路北段交通司令、京汉路警备司令、平津警备司令等职。 汉奸岁月 编辑   播报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据我东北。垂涎华北;蒋介石消极抵抗,节节退让时,善于投机钻营的任援道1935年当上了“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这是任援道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头衔。 任援道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12日南京沦陷,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大屠杀。在此民族危亡时刻,志士仁人共赴国难,而任援道却独有打算,他利用权术收编了镇江鱼雷学校的三艘炮艇及部分官兵,收编了太湖里的部分游击部队和国民党的散兵游勇一万多人马,投靠到“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梁鸿志的帐下,先任绥...

追溯近现代中国起源与历史 第三章

  追溯近现代中国起源与历史 第三章 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jPM5EAAAQBAJ&pg=PA417&lpg=PA417&dq=%E4%B8%83%E9%A1%B9%E6%92%A4%E5%86%9B%E6%96%B0%E6%9D%A1%E4%BB%B6&source=bl&ots=b5nHPYCaVU&sig=ACfU3U38QT_CtF4DqGtpV4V8_omU9VUgFQ&hl=zh-CN&sa=X&ved=2ahUKEwi8lvumqdXzAhXDEogKHYxPBJMQ6AF6BAgKEAM#v=onepage&q=%E4%B8%83%E9%A1%B9%E6%92%A4%E5%86%9B%E6%96%B0%E6%9D%A1%E4%BB%B6&f=false

近卫文麿mí[注 1](1891年10月12日—1945年12月16日),又译近卫文麻吕,日本昭和时代前期的政治人物。上世纪初时曾三度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日本大政翼赞会的创始人之一,该会被广泛认为是与同时代之德国纳粹党、义大利国家法西斯党相似的独裁政治社团

  近卫文 麿 mí [注 1] (1891年10月12日—1945年12月16日),又译 近卫文麻吕 , 日本 昭和 时代前期的 政治人物 。上世纪初时曾三度出任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 。日本 大政翼赞会 的创始人之一,该会被广泛认为是与同时代之 德国 纳粹党 、 义大利 国家法西斯党 相似的独裁政治社团,是首位公开支持和德国、义大利结成 轴心国 ,发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及 中国战场战争 的日本政治家,上任不久就策动 七七事变 ,两个月后便爆发了 上海会战 ,且任首相内历 南京大屠杀 。 近卫文麿 第34、38、39任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 任期 1937年6月4日—1939年1月5日 前任 林铣十郎 继任 平沼骐一郎 任期 1940年7月22日—1941年10月18日 君主 昭和天皇 前任 米内光政 继任 东条英机 个人资料 出生 1891年10月12日   大日本帝国 东京府 东京市 逝世 1945年12月16日(54岁) ×   日本 东京都 死因 氰化钾 中毒 墓地   日本 京都 大德寺 政党 大政翼赞会 配偶 近卫千代子 亲属 细川护熙 (外孙,1993年-1994年任总理大臣) 专业 法学士 ( 京都帝国大学 ) 公爵 获奖 勲一等旭日大绶章 签名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近衛 文麿 假名 このえ ふみまろ 平文式罗马字 Konoe Fumimaro 日语旧字体 近衞 文麿 近卫文麿于内阁期间曾任: 贵族院 议员、副议长(第10任)、议长(第9任)、 内阁总理大臣 (第34、38、39任)、 外务大臣 、拓务大臣、 农林大臣 (临时代理)、 司法大臣 、 国务大臣 等职衔。近卫文麿出身于宫廷贵族 五摄家 之一“ 近卫家 ”第30任 宗主 ,为 后阳成天皇 的12世裔孙,为 近卫笃麿 公爵的长子。他为 京都帝国大学 法学 部毕业,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初期的内阁总理大臣,身为大战中日本方面的核心人物之一,对美较谨慎而退出一线,之后接手的后任首相 东条英机 发动 偷袭珍珠港 ,并在战后被判定为首要战犯。而近卫文麿在 日本投降 后饮药自尽身亡,因此最终未被起诉。 其外孙 细川护熙 曾于1993年至1994年出任内阁总理大臣,成为1955年以来日本首位非 自民党 出身的首相。 目录 生平 早年 进入贵族院 全面侵华 下台与太平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