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 華中戰局 ◆◆◆ 中原會戰 ◆◆◆ 抗日戰爭 • 史事拾遺 ◆◆

 

◆◆ 華中戰局 ◆◆
·廖明哲: 我經歷過的戰爭•抗日戰爭湖北作戰
·孔令晟: 西峽口抗日之役
◆ 中原會戰 ◆
·石 覺: 中原會戰憶往——兼述奸匪毀謗我部國軍伎倆
民國二十八年八月一日,我率部由澠池渡河入中條山,至三十一年五月初旬,由大行山經修武洛陽,調職成都中央軍校教育處長,計在晉東南敵後,遊擊三個整年,吃的是小米包穀(玉蜀黍),穿的是一襲灰布軍服,睡的是一扇門板,隨身別無長物,唯有一把手槍,吃盡苦頭,歷盡艱險,但是,爲反抗日寇侵略,爲民族國家爭生存,我的意志無比堅強,我的精神無比興奮!
當時第二十七軍所屬,除預備第八師外,軍長是範漢傑,現被俘陷匪區,其餘兩師,爲第四十五師師長劉進,第四十六師師長黃祖勳,後來因剿匪失敗,都被共匪殺害。
三十餘年來,那時之二十七軍的軍師長,祗剩下我一人了,囘憶在晉東南遊擊情形,猶歷歷在目,茲特將記憶所及,照實寫出來,作爲史學家抗戰時期參考資料,並作爲在晉東南壯烈殉國同袍之紀念。……
陳素農: 憶抗戰——淞滬戰役至南丹戰役前後的經歷
◆◆ 抗日戰爭 • 史事拾遺 ◆◆
·陳素農: 憶抗戰——淞滬戰役至南丹戰役前後的經歷
◆◆ 抗日戰爭 • 西南戰局 ◆◆
◆ 貴州戰事 ◆
·孫元良: 抗日獨山之役
……每天出現十幾名死者,必須予以火化。可是只要冒出一絲絲的烟火就會成為美國飛機攻擊的目標。為此,連做飯時都不能冒出一絲的烟霧,更何况要把遺體全部火化,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加上還有燃料的問題。到達後的第二天,就被命令去“收集遺骨”。說穿了就是用刺刀把手掌割下來的工作。夜裏,和森井一等兵到屍體停放處去。白天不能作,不能冒出煙來。這一天死者有十人,森井準備了從庶務室領來的寫着部隊名、軍階、姓名的很大的“戰死者信封”。遺體都穿着軍裝。但因為營養失調,頭部顯得特别大,有張開着眼睛的,有像是要抓住天空似的舉着雙手的,真的是陰森可怕的情景。森井說着“看清楚了”,將大刺刀插入遺體的手腕關節處,約花了十分鐘把一只手切下來了。因死後已經過了幾個小時,没有出血。弄完六、七個人以後,他說道:“你也來一下。”我一躊躇,被森井申斥道:“又不是來做客的”。我惶恐地握住屍體的手,像冰那樣的感覺。因為是第一次,刺刀碰到骨頭,怎麽也切不断。等到終於切斷時,森井已經把剩下的全做完了。森井好像想趕緊做完去睡覺的樣子。因為我們下級士兵白天還有繁重的勞動……。在那裏,有用石頭叠起來用以焚燒手掌的爐子,在那裏面,將十個手掌擺好點上了火。脂肪一開始溶化時,那手還會動,好像是死者在招手似的。過了兩個小時左右,在燃燒盡了的爐子裏散亂着手骨頭。這些骨灰和遺物將一起被送到遺屬手中。因為每次都焚燒好幾個人的手掌,骨灰都是幾個人合在一起的東西。我想遺屬們都不知道,裏面還包含有同時死亡的戰友們的骨灰。這在當時也是没有辦法的事,這個工作每星期大概輪到一次。真的是很厭煩的工作。
前侵華日軍第一一六師團衛生一等兵
戰俘長谷川暢三憶湖南作戰
……中國人不小裏小氣。有着悠久的三千年的歷史。用中國話來說,“慢慢地”、“不要慌”,將此貫徹到底。可以說是“與我無關”的那種大陸式的氣度,有包容力。那是當了俘虜後纔感受到的。反過來說,若當了日本軍隊的俘虜的話,就要被活活的打死了。……成了俘虜後,感受到了中國的寬大氣量。對此,真是折服了。……我在被俘之前,輕蔑地瞧不起中國人那種“慢慢地”太過悠閒的樣子。如果中國,指的是漢民族能統一起來把政治搞好,會成為了不起的國家的。人口衆多,資源也豐富。對中國總覺得有親近感。或許是因為有過當俘虜的經歷,總覺得“中國真好呀”。有包容力,真的了不起。當然不是全部如此。一旦成了朋友,至死為止一直維持着信赖感。
前侵華日軍第五師團一等兵戰俘朝永吉郎
◆ 日本在中國 • 日軍戰俘往事 ◆
·[日]菊池一隆: 長谷川暢三氏訪談
·[日]菊池一隆: 松原健二氏訪談
·[日]菊池一隆: 渡部富美男氏訪談
·[日]菊池一隆: 朝永吉郎氏訪談
·[日]菊池一隆: 橋本雅雄氏訪談
·[日]菊池一隆: 木村福治氏訪談
◆◆ 日本在中國 • 台籍日本兵 ◆◆
◆ 日中戰爭 • 海南往事 ◆
·日軍•共軍•國軍——陳坤火的故事
·蔡新科先生訪問記
·黄顺铿: 日中战争海南营造往事
·黃金島: 海南島去來
◆ 日中戰爭 • 大陸往事 ◆
·賴木根先生訪問記錄
·陈正添: 日中战争前后的经历
◆ 南洋往事 ◆
·人肉的味道——陳鍊的故事
·去了海南島,又去新幾內亞——林居琳的故事
·柯景星先生訪問記錄
◆ 析世鑑 ◆
西元2012年年度推薦閱讀
全本徐恩曾先生反共回憶錄
在共產黨地下戰爭的種種活動中,文化運動是它最活躍、最成功的一環。
中國某些歷史家指出:過去幾千年來中國每一朝代的政權的建立和崩潰,知識分子的態度是起著主導的作用。因爲中國的教育不普及,知識分子在工農羣眾中受著極崇高的尊敬,工農羣眾的行動,向唯知識分子的「馬首是瞻」。因此,共產黨選定知識分子爲通向工農和青年的橋樑,不是偶然的。……但是由於輿論和學校是刺激人心最敏銳的兩個場所,當局因有所顧慮而始終決定不採取任何行動,尤其在學校方面,並且一再提示我,甚至連必要的調查工作,也恐引起事端,而主張謹慎將事。這實在使我喪氣,而共產黨方面正看穿政府這一弱點,反而故意常在學生羣眾中製造激昂緊張空氣來恐嚇政府,使政府對學生更感頭痛,更不敢有所舉動。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政府自大陸撤退,始終沒有改變。所以自租界收回以後,各地的共產黨地下工作人員,常以學校爲掩護所,「學校是共產黨的另一租界」,遂成爲社會上極流行的評語。
這實是共產黨過去地下工作中的最成功的一幕。
……人們每以爲共產黨善於作地下活動,但中共的早期地下活動,可說是徹底失敗,後期的地下活動,雖有部分成功,但其成功的基礎,是建築在公開的政治保障上,如果它沒有獲得公開的存在的權利,同樣的不能展開地下活動,儘管他的方式怎樣改變。
使共產黨能「大量積蓄力量」的,使共產黨地下活動能進行長期滲透隱蔽的,是它自己所預計的「公開的、合法的」戰爭,換句話說,就是和國民黨再度攜手的「統一戰線」政策,這是共產黨造成今日地位的主要根源。
由於十多年來的實際體驗,關於舉世所焦心的如何應付國際共產黨的滲透進攻問題,使我產生了以下幾點不成熟的意見:
第一,共產黨是利用政治上的空隙而潜在滋長的,所以要根絕共產黨的發展,須積極的從政治上著眼,專憑「技術」或「武器」,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第二,民主制度的本身,我們根本不應對它有絲毫的懷疑,但是有一不幸的事實,却須指出,就是敵人正在利用這個制度向我們的心臟部分進行滲透,如果我們自信自己的身體十分健康,不懼這此一紅色細菌的侵襲,在作者看來這是十分危險的。
第三,宣佈共產黨組織爲非法,是取締共產黨地下活動的先決條件,也是防止它迅速擴展的最有效手段,我們現在的觀念,已認識「天下共產黨是一家」,但在實際行動上,並不把他們當成一家,例如在某一地區我們已和共產黨兵戎相見了好幾年,但在自己內部却仍容許它合法存在,這是不合理的,我們在這方面吃過很多虧。
第四,根據在中國的經驗,每一共產黨並非人人都是堅定不移的馬列主義的殉道者,在某種壓力之下,他們是可放棄原來的道路跟我們來的,並且一經開始,便會如決堤之水,滔滔不絕地向我們湧來,抗戰前的中共是如此,抗戰後的江西共產黨也是如此,但是有一條件,必須從外面加以壓力,造成環境,若只是期待它的內部自然變化,將是一種幻想。
◆ 南府政要 • 徐恩曾 ◆
[列出本栏目所有内容]
欢迎在此做广告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日本駐上海總領事」分類的頁面 此分類包含以下 13 個頁面,共 13 個。 A 有吉明 H 林权助 I 泉裕泰 K 片山和之 小原雅博 隈丸優次 M 村井仓松 S 重光葵 T 富田铁之助 W 若杉要 Y 山座圓次郎 橫井裕 ほ 堀内干城 分類 :​ 駐上海領事 日本駐外領事 日本駐華外交官 導覽選單 沒有登入 討論 貢獻 建立帳號 登入 分類 討論 臺灣正體 閱讀 編輯 更多 搜尋 首頁 分類索引 特色內容 新聞動態 近期變更 隨機條目 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 維基社群 方針與指引 互助客棧 知識問答 字詞轉換 IRC即時聊天 聯絡我們 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靜態連結 頁面資訊 維基數據項目 短網址 列印/匯出 下載為 PDF 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English 日本語 編輯連結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2年2月10日 (星期四) 03:53。

第三节 抗战胜利后提篮桥监狱关押的部分汉奸犯简介

第三节 抗战胜利后提篮桥监狱关押的部分汉奸犯简介 2006/11/8 10:39:15 温宗尧(1867~1947) 广东台山人,曾任日伪维新政府立法院院长、汪伪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司法院院长。 闻兰亭(1870~1948) 江苏武进人,曾任汪伪全国商业统制会董事长、上海市商会董事长、纱业同业公会董事长。 盛幼盦(1875~1953) 江苏武进人,曾任京汉铁路副局长、代局长,后与日本人从事鸦片买卖,牟取巨利。 林康侯(1875~1965) 上海市人,曾任日伪上海特别市银行业公会秘书长、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监察长。 袁履登(1878~1954) 浙江宁波人,曾任上海总商会副会长、上海难民救济会秘书长、汪伪上海市商会理事长。 徐维震(1880~?) 浙江桐乡人,曾任汪伪上海高等法院院长。 倪道烺(1881~1951) 安徽阜阳人,曾任汪伪安徽省省长。 梁鸿志(1882~1946) 福建长乐人,曾任日伪维新政府行政院院长、汪伪政府监察院院长。 潘毓桂(1882~1961) 河北盐山人,曾任伪临时政府天津市市长、汪伪华北垦业公司董事长。 谢葆生(1883~1946) 曾任汪伪江苏省警察厅厅长。 江亢虎(1883~1954) 江西弋阳人,曾任汪伪铨叙部部长、考试院院长。 唐少侯(1883~?) 安徽凤阳人,曾任汪伪财政厅厅长。 蔡培(1885~1960) 江苏无锡人,曾任汪伪工商部次长、汪伪驻日本大使。 严家炽(1885~?) 江苏吴县人,曾任汪伪财政部常务次长。 吴蕴斋(1886~?) 江苏镇江人,曾任上海金城银行总经理、中国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常玉清(1888~1947) 湖北江陵人,曾任汉奸组织“黄道会”头目。 王荫泰(1888~1961) 浙江绍兴人,曾任伪临时政府实业部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夏奇峰(1888~1961) 江苏泰州人,曾任日伪维新政府外交部部长、汪伪审计部部长。 许建屏(1889~?) 浙江嘉兴人,曾任汪伪中央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学昌(1891~1952) 河北安新人,曾任汪伪南京市市长。 杨班侯...

日俄战争中清政府的荒诞角色

  受辱的“中立”——日俄战争中清政府的荒诞角色 2014年06月03日10:11   来源: 北京日报 原标题:受辱的“中立” 尽可能大的一块 1900年春夏之交,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山西、直隶和东北地区蔓延开来,并得到了清廷的支持。由此引发八国联军从天津大沽登陆,一路攻入北京。 八国联军之中有沙俄一部,但只是他们入侵中国的一小支部队。真正的俄军主力,是远远超过八国联军总数的十五万人。义和团运动刚刚在东北兴起,沙俄便看到了机会,其陆军大臣说:“这将给我们一个占据满洲的借口。”“中国在衰亡、崩溃,俄国应当利用这一时机,攫取尽可能大的一块。” 这“尽可能大的一块”,就是整个中国东北。十五万俄军打着镇压义和团、保护东清铁路的旗号,兵分七路,席卷而来。当时,清政府在东北的驻军满打满算不过九万人,根本不是俄军对手。当年10月6日,沙俄军队会师铁岭,占领东北全境。 即便是在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时候,列强往往也要为自己的殖民侵略找个漂亮的理由。沙俄要修筑东清铁路,打着和清政府共同防御日本的幌子。1897年12月,沙俄舰队开进大连湾,强租旅顺,给清政府的解释是共同协防一个月前占领了青岛的德国。这样的伪饰当然只是空头支票,但清政府一来无力抗拒,二来又看到了“以夷制夷”的空间,都应承了下来,还答应东清铁路开辟一条支线连接旅顺。由此形成了东清铁路的“丁”字形结构。 而这一次的入侵,沙俄连空头支票都没开。他们俘虏了盛京将军增祺,强迫他在《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上签字画押,规定遣散华兵,交出军火,拆毁炮台,俄国驻军监管奉天行政等内容,完全是赤裸裸的侵略了。 不过,沙俄还是想给清政府一点儿“甜头”,他们抢先承认流亡西安的慈禧集团的合法性,接受其议和要求,接纳李鸿章为议和代表,甚至第一个向列强倡议从华北撤军。沙俄以为这一打一拉,就会换取清政府承认其对东北的占领。 后来的历史表明,沙俄这一次错估了清政府委曲求全的底线。 喻大华说,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放弃东北是一个足以危及其政权存续的严重事件。东北是中原屏藩、京津门户,东北一失,国家安全无从谈起。更为重要的是,东北是“发祥之地,陪都在焉,列圣陵寝在焉,万万无不收复之理。” 1901年1月1日,清政府任命杨儒为全权大臣,与沙俄商办交收东三省事宜。 杨儒是晚清外交使节中为数不多的“硬骨头”,往返沙俄谈判十余次,在威逼利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