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 【歷史行旅】曲線救國還是賣國求榮:我們該如何評價汪精衛?
  • 專欄作家
  • 2019.11.20 16:21

文:梁偉基

猶記得數年前,在學術界友人穿針引線下,我曾經跟汪精衛(1883-1944)的外孫女何重嘉女士在香港有過一面之緣,那次會面主要是她希望出版其父親、即汪精衛女婿何孟恆(1916-2016)的日記。

何孟恆在汪精衛決定脫離國民政府投日後,跟隨汪精衛一起離開重慶前往越南河內,親歷軍統特工刺殺汪精衛的事件。會面時,何重嘉女士賜示其父親日記中有關是次刺殺事件的記錄,並附有一張由何孟恆親繪的刺殺過程的復原圖。儘管這只是一份複印本,但對我來說已產生足夠的震撼力。

$!title_without_url!$

汪精衛  圖:Wikimedia Commons

抗戰勝利後,何孟恆在南京老虎橋監獄待了兩年多,獲釋後帶着妻女奔赴香港,他是植物學專家,來港後便在香港大學植物系擔任實驗室主任,直至1984年舉家移居美國。後來日記出版的事情,因為種種原因而不了了之,現在回想起來確是有點可惜。

最近在書店發現了一套6冊的大部頭叢書,細看之下,原來是《汪精衛與現代中國》。這套書就是由何重嘉女士花了多年時間整理而成的,其中蒐集了大量汪精衛的親筆手稿,內容涉及政治、文學以至生活各方面,也有汪精衛身邊至親的回憶文字,是研究汪精衛不可或缺的資料。

說起汪精衛,他最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其膾炙人口的詩作《被逮口占》,其中的「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可謂傳誦一時。話說在1910年,已投身共和革命的汪精衛決定刺殺攝政王載灃。結果他失手被擒,逮捕下獄,這首詩就是他在獄中所作。

$!title_without_url!$

汪精衛的《雙照樓詩詞藁》  圖:梁偉基

汪精衛的父親汪省齋在道光末年從浙江南下廣東,在三水縣衙找了一份差事,從此便在廣東安頓下來,汪精衛就是在三水縣出生的。1904年,兩廣總督岑春煊奉召在廣州招考赴日本法政大學速成科的公費留學生,名額有50名。結果汪精衛成功考取學位,跟他一同考取學位的還有胡漢民、朱執信等人。這是汪精衛第一次跟日本結緣。後來汪精衛投身革命,民國建立後繼續追隨孫中山,孫中山過世後一度被視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人,並引發後來他跟蔣介石之間為爭奪國民黨領導權的權力鬥爭。所以汪精衛投日,有些分析就是認為他始終不甘居於蔣介石之下,遂決定投日另謀出路。

然而,汪精衛投日很大程度上跟他對抗戰缺乏信心有很大的關係。據說,當1937年抗戰爆發後不久,汪精衛跟蔣介石及胡適前往探望傷兵,胡適慨嘆這場仗如何打下去,這根本就是一場中世紀國家(中國)與現代化國家(日本)之間不對等的戰爭,汪精衛亦持類似的觀點,蔣介石卻認為,如果我們選擇投降,恐怕我們連喝一杯開水的自由也沒有了。從這個事情,我們大概已可預見汪精衛與蔣介石在對日政策上即將分道揚鑣。

$!title_without_url!$

年輕時的汪精衛  圖:Wikimedia Commons

當時國民黨內部跟汪精衛持相同觀點的黨政軍官員不在少數,包括顧祝同、朱紹良、梅思平、陶希聖、羅君強、胡適、陳布雷、陳立夫、張君勱等人。他們常常聚在一起討論當前形勢,皆認為「戰必大敗」,胡適為這群官員起了個名字叫「低調俱樂部」,以區別當時國民黨內部主張積極抵抗的勢力。由此可見,當時中國內部確實是瀰漫着一股悲觀的情緒。

汪精衛或許錯判當時的形勢,以為憑着自己在國民黨內的聲望,加上確是有不少要員對戰局持悲觀的看法,如果自己主動投日必會引起連鎖反應,不少要員即使不跟他一樣主動投日,也會在國民黨內部形成一股支持他的力量,一方面增加他跟日本人討價還價的籌碼,另一方面亦會給予蔣介石及主戰官員一定的壓力,從而主動調整對日政策。可惜的是,汪精衛所假設的各個選項皆沒有發生,跟從他投日的官員就只有陳公博、周佛海等人而已,亦沒有為國民黨帶來任何的震動。這可能是因為國民黨的政治人物承擔不起「親日」甚至是「漢奸」的千古罵名。至此,汪精衛只能孤單地繼續走其投日之路,直至1944年病逝於日本名古屋。

余英時教授認為,「烈士」情結跟汪精衛的主和與出走有着一種密切的關係,最終演成一幕歷史悲劇。對於汪精衛的投日,我們實不能簡單地以一般的所謂「漢奸」角度出發,而需要從其自身的經歷及其他複雜的因素多方面探討。

俗話說:「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假若當時身先死,一生真偽有誰知?」假如當初汪精衛真的殺身成仁,相信我們對汪精衛的評價絕對不是現在的模樣。可是,歷史是沒有「假如」的。

$!title_without_url!$

汪精衛於南京國民政府前  圖:Wikimedia Commons

延伸資料:

1. 汪精衛:《雙照樓詩詞藁》,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2年。

2. 李志毓:《驚弦:汪精衛的政治生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年。

3. 1943年,汪精衛在南京宣佈對英美宣戰並發表講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CjFoBcyWRM

4. 1943年,汪精衛在南京舉行紀念鴉片戰爭100週年的「反英興亞大會」上發表演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i3AVI_YYcs

________

梁偉基,自小喜歡在歷史世界四處遊蕩的旅人。

責編:Nico Liu

編輯: Zero Cheung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任援道

  任援道(1890—1980),字良才,号豁庵。1890年出生于江苏省 宜兴县 ,早年毕业于河北保定军官学校,曾任平津警备司令。 1937年12月12日 南京 沦陷,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大屠杀。在此民族危亡时刻,志士仁人共赴国难,而任援道却独有打算,他利用 权术 收编了镇江鱼雷学校的三艘炮艇及部分官兵,收编了 太湖 里的部分游击部队和国民党的 散兵游勇 一万多人马,投靠到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梁鸿志 的帐下,沦为汉奸。任援道参加 汪精卫 、梁鸿志的上海会谈,会后发表声明,支持组建伪政府。抗战胜利后逃往 加拿大 ,1980年在加拿大病死。 中文名 任援道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省宜兴县 出生日期 1890年 逝世日期 1980年 毕业院校 河北保定军官学校 目录 1   早期经历 2   汉奸岁月 3   狡兔三窟 早期经历 编辑   播报 任援道(1890—1980),字良才,号豁庵,早年毕业于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后赴日本留学,入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1911年归国。1924年5月, 顾忠琛 任孙中山下属的北伐讨贼军第4军军长,任援道在顾忠琛手下担任该军参谋长。后来,任援道回到家乡,担任宜兴履善高等小学、锐进小学校长。后任援道离开江苏赴天津,通过交通银行协理、叔父 任凤苞 的推荐,出任天津造币厂总务科科长。此后,获江西督军 蔡成勋 任命为江西银号督办。湖南省政府主席 唐生智 任命为驻天津办事处处长。此外,任援道历任步兵第四十团团长、第五十五旅旅长、山东兵工厂厂长、津浦路北段交通司令、京汉路警备司令、平津警备司令等职。 汉奸岁月 编辑   播报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据我东北。垂涎华北;蒋介石消极抵抗,节节退让时,善于投机钻营的任援道1935年当上了“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这是任援道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头衔。 任援道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12日南京沦陷,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大屠杀。在此民族危亡时刻,志士仁人共赴国难,而任援道却独有打算,他利用权术收编了镇江鱼雷学校的三艘炮艇及部分官兵,收编了太湖里的部分游击部队和国民党的散兵游勇一万多人马,投靠到“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梁鸿志的帐下,先任绥...

追溯近现代中国起源与历史 第三章

  追溯近现代中国起源与历史 第三章 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jPM5EAAAQBAJ&pg=PA417&lpg=PA417&dq=%E4%B8%83%E9%A1%B9%E6%92%A4%E5%86%9B%E6%96%B0%E6%9D%A1%E4%BB%B6&source=bl&ots=b5nHPYCaVU&sig=ACfU3U38QT_CtF4DqGtpV4V8_omU9VUgFQ&hl=zh-CN&sa=X&ved=2ahUKEwi8lvumqdXzAhXDEogKHYxPBJMQ6AF6BAgKEAM#v=onepage&q=%E4%B8%83%E9%A1%B9%E6%92%A4%E5%86%9B%E6%96%B0%E6%9D%A1%E4%BB%B6&f=false

近卫文麿mí[注 1](1891年10月12日—1945年12月16日),又译近卫文麻吕,日本昭和时代前期的政治人物。上世纪初时曾三度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日本大政翼赞会的创始人之一,该会被广泛认为是与同时代之德国纳粹党、义大利国家法西斯党相似的独裁政治社团

  近卫文 麿 mí [注 1] (1891年10月12日—1945年12月16日),又译 近卫文麻吕 , 日本 昭和 时代前期的 政治人物 。上世纪初时曾三度出任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 。日本 大政翼赞会 的创始人之一,该会被广泛认为是与同时代之 德国 纳粹党 、 义大利 国家法西斯党 相似的独裁政治社团,是首位公开支持和德国、义大利结成 轴心国 ,发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及 中国战场战争 的日本政治家,上任不久就策动 七七事变 ,两个月后便爆发了 上海会战 ,且任首相内历 南京大屠杀 。 近卫文麿 第34、38、39任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 任期 1937年6月4日—1939年1月5日 前任 林铣十郎 继任 平沼骐一郎 任期 1940年7月22日—1941年10月18日 君主 昭和天皇 前任 米内光政 继任 东条英机 个人资料 出生 1891年10月12日   大日本帝国 东京府 东京市 逝世 1945年12月16日(54岁) ×   日本 东京都 死因 氰化钾 中毒 墓地   日本 京都 大德寺 政党 大政翼赞会 配偶 近卫千代子 亲属 细川护熙 (外孙,1993年-1994年任总理大臣) 专业 法学士 ( 京都帝国大学 ) 公爵 获奖 勲一等旭日大绶章 签名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近衛 文麿 假名 このえ ふみまろ 平文式罗马字 Konoe Fumimaro 日语旧字体 近衞 文麿 近卫文麿于内阁期间曾任: 贵族院 议员、副议长(第10任)、议长(第9任)、 内阁总理大臣 (第34、38、39任)、 外务大臣 、拓务大臣、 农林大臣 (临时代理)、 司法大臣 、 国务大臣 等职衔。近卫文麿出身于宫廷贵族 五摄家 之一“ 近卫家 ”第30任 宗主 ,为 后阳成天皇 的12世裔孙,为 近卫笃麿 公爵的长子。他为 京都帝国大学 法学 部毕业,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初期的内阁总理大臣,身为大战中日本方面的核心人物之一,对美较谨慎而退出一线,之后接手的后任首相 东条英机 发动 偷袭珍珠港 ,并在战后被判定为首要战犯。而近卫文麿在 日本投降 后饮药自尽身亡,因此最终未被起诉。 其外孙 细川护熙 曾于1993年至1994年出任内阁总理大臣,成为1955年以来日本首位非 自民党 出身的首相。 目录 生平 早年 进入贵族院 全面侵华 下台与太平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