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服部宇之吉1900年6月,在北京遇义和团事件,9个星期处于被包围的北京,同在者有古城贞吉、狩野直喜等

 

服部宇之吉[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服部宇之吉

服部宇之吉(日语:服部 宇之吉はっとり うのきち Hattori Unokichi,1867年6月2日-1939年7月11日),福岛县人,日本中国学者、近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哲学科毕业。历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哈佛大学教授、东方文化学院院长。日本帝国学士院会员、大清国宣统元年(1909年)赏给文科进士。[1]

生平[编辑]

1867年6月2日(旧历4月30日),生于奥州二本松(福岛县二本松市)。父名服部藤八。宇之吉排行第三。生后一年多,两亲亡故,被叔父喜平收取为嗣。1873年,养父在旧二本松藩丹羽长国的家中任职,一家到东京,住六本木的藩邸。宇之吉进冈寿考塾学习。1876年麻布小学开设,进该校就学。1881年进共立学校学习。该校在东京神田淡路町,后为开成中学。1883年进入大学预备门学习。在学中,大学预备门改组成第一高等学校。1887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哲学科。那一年进文科大学者,仅10人。1890年从该校毕业。同年10人中只有5人毕业。在学中,受校长外山正一和岛田重礼的影响最大,后来,成为岛田重礼的女婿。服部和白鸟库吉同期毕业。8月,由外山正一推荐,迸文部省专门学务兼总务局工作。1891年,由该局局长滨尾新媒介,和岛田重礼的季女繁子结婚。9月,为第三高等中学校的教授,赴京都就任。

1892年,所著《伦理学》一书刊行(富山房)。

1894年,该校废止,回到东京,任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协助校长嘉纳治五郎,奠定了该校扩建的基础。

1897年10月,滨尾新就任文部大臣,服部为其秘书兼文部省参事。1898年1月,滨尾新辞去文部大臣职位,服部仍然留在文部省,为视学官兼参事,并担任大臣西园寺公望的秘书。5月,帝国大学总长外山正一任文部大臣,重新再当其秘书兼文部省参事。

1899年5月,兼为帝国大学文科大学的助教授。9月,在东京帝国大学专任助教授。为研究汉学,被指命前往中国和德国留学,为期4年。从此改变了前后9年的教育行政官的生活。这一年发表《伦理学》。

1900年6月,在北京遇义和团事件,9个星期处于被包围的北京,同在者有古城贞吉、狩野直喜等。后来,出版了以此为内容的《北京笼城日记》,名声渐起。9月,受文部省指令一时回国,再次命其前往德国留学,内容是汉学教学法和研究法。12月,出发。经印度洋,到法国的马赛登陆。

1901年2月,到达留学地莱比锡。后移往柏林大学。在留学中,和莱比锡大学的孔拉迪、柏林大学的顾鲁伯(W. Grube)交往,并听他们的讲课(见《服部宇之吉古稀祝贺纪念论文集》前“自序”)。这也可见日本汉学和德国汉学联系的一个管道。

1902年1月普鲁士政府授其国际勋章。3月俄国皇帝授其宝剑和勋章。6月,接文部大臣电训,退学,经美国回国。7月,尚在途中,被任命为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授予博士学位。8月回到东京。应当时清朝政府之聘,作为中国开始创办的新型大学——北京大学师范馆的主任教习,8月,前往北京赴任。10月,和清朝管学大臣签订契约,为北京大学正教习(直到1909年)。

1905年,专著《清国通考》1、2卷出版(三省堂)。

1907年12月,被授予日本的瑞宝章,叙勋五等。1908年5月,清朝皇帝授予其双龙二等第二宝星。12月,所著《北京志》刊行。

1909年1月,和日本方面的教习一起全部回国。2月为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教授。担任中国哲学、史学、文学的第三讲座。10月,清朝授予他文科进士。

1910年,是年,致力于汉学研究。编《汉文大系》22卷,由“富山房”出版,是为当时最受注目的汉学丛书。1911年4月,为日本国语调查委员会的委员。发表著名的论文《井田私考》(《汉学》杂志),对《孟子》以来的井田说,提出了新的见解。1912年,发表《支那古礼和现代风俗》(《东亚研究》)。

1913年7月,为教员检定委员会的委员。发表《宗法考》(《东洋学报》)。这些论文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1915年8月,为美国哈佛大学的讲座教授,为期约一年,讲授中国哲学。1916年6月回国。是年,《东洋伦理要纲》、《支那研究》刊行。

1917年1月,给天皇“进讲”《汉书》。此后,到1922年为止,先后“进讲”过六回。2月,为教科书图书调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6月,为帝国学士院会员,东京帝国大学图书馆商议委员长。《孔子和孔子教》刊行。

1918年为东京帝国大学中国哲学、史学、文学的第二讲座教授。《儒教和现代思潮》刊行。

1919年为东京帝国大学评议员。1920年3月,为东京帝国大学中国哲学、史学、文学的第一讲座教授。为出席第二届万国学士院会议,出发前往欧洲。同行者还有织田万。

1921年9月任东宫教职,每周一回,给皇太子讲授汉文。

1923年11月为朝鲜日治时期京城帝国大学创设委员会委员。12月,对支(中国)文化事业调查会委员。

1924年3月,受外务省委托,从事对中国的文化事业,参与北京图书馆和人文科学研究所的设立准备工作,又在中国各地讲演等。9月,为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长。

1925年10月,受外务省委托,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为人文科学研究所的副总裁。当时的总裁为柯劭忞,副会长为王树枬

1926年4月,兼朝鲜京城大学总长。12月辞去东宫教职。是年,《支那的国民性和思想》出版。

1927年10月前往中国出差。《孔夫子的话》刊行。

1928年3月,东京帝国大学定年退职。为东京帝国大学名誉教授。参与编纂《东京帝国大学五十年史》。11月,叙勋一等。

1929年2月,就任国学院大学长。1933年4月,和同志者设立东方文化学院,为理事长及东京研究所长。1930年,出版《增订支那哲学史讲话》。1932年《东洋伦理学史》刊行(甲子社)。1932年《佚书目录》刊行。

1934年10月受外务省委托,参与“满日文化协会”的设立,出席在中国东北召开的会议,为评议员、理事。(当时日本方面的人选有布村瓒太郎、关野贞、伊东忠太白鸟库吉、池内宏、原田淑人、沟口贞次郎、服部宇之吉、滨田耕作、狩野直喜、内藤湖南、羽田亨等。满洲国郑孝胥为“会长”。)

1935年4月,东京汤岛圣堂再建竣工,召开儒道大会。此处在1923年因关东大地震烧毁,当时,以斯文会为中心成立了圣堂复兴期成会,进行再建。1937年,出版《儒学要典》。

1939年7月11日,死去。

纪念[编辑]

1966年,在他100年诞辰时,日本学术界在东京举行了祭祀仪式,并建立了墓碑。至今仍存。

主要著作[编辑]

  • 《北京笼城日记》(博文馆,1900年。后附有《回顾录》等,于1926年、1939年先后再刊,俱为非卖品)
  • 《清国通考》1、2卷,三省堂,1905年)
  • 《东洋伦理要纲》(京文社,1916年。改定版,1926年。又,同文书院,1939年)
  • 《支那研究》(京文社,1916年。增定版,1926年)
  • 《孔子和孔子教》(京文社,1916年。改定版,1926年)
  • 《儒教和现代思潮》(明治出版社,1918年)
  • 《支那的国民性和思想》(京文社,1926年)
  • 《佚书目录》(1933年)
  • 《孔子教大义》(富山房,1939年)
  • 《儒教伦理概论》(富山房,1941年)
  • 《仪礼郑注补正》(未完。部分收入《支那学研究》)
  • 《目录学概论》(收入庆应义塾望月基金支那研究会编《支那研究》)。

参考文献[编辑]

  1. ^ 李庆著.《日本汉学史第1部,起源和确立1868-1918》.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2.第412-415页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日本駐上海總領事」分類的頁面 此分類包含以下 13 個頁面,共 13 個。 A 有吉明 H 林权助 I 泉裕泰 K 片山和之 小原雅博 隈丸優次 M 村井仓松 S 重光葵 T 富田铁之助 W 若杉要 Y 山座圓次郎 橫井裕 ほ 堀内干城 分類 :​ 駐上海領事 日本駐外領事 日本駐華外交官 導覽選單 沒有登入 討論 貢獻 建立帳號 登入 分類 討論 臺灣正體 閱讀 編輯 更多 搜尋 首頁 分類索引 特色內容 新聞動態 近期變更 隨機條目 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 維基社群 方針與指引 互助客棧 知識問答 字詞轉換 IRC即時聊天 聯絡我們 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靜態連結 頁面資訊 維基數據項目 短網址 列印/匯出 下載為 PDF 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English 日本語 編輯連結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2年2月10日 (星期四) 03:53。

第三节 抗战胜利后提篮桥监狱关押的部分汉奸犯简介

第三节 抗战胜利后提篮桥监狱关押的部分汉奸犯简介 2006/11/8 10:39:15 温宗尧(1867~1947) 广东台山人,曾任日伪维新政府立法院院长、汪伪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司法院院长。 闻兰亭(1870~1948) 江苏武进人,曾任汪伪全国商业统制会董事长、上海市商会董事长、纱业同业公会董事长。 盛幼盦(1875~1953) 江苏武进人,曾任京汉铁路副局长、代局长,后与日本人从事鸦片买卖,牟取巨利。 林康侯(1875~1965) 上海市人,曾任日伪上海特别市银行业公会秘书长、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监察长。 袁履登(1878~1954) 浙江宁波人,曾任上海总商会副会长、上海难民救济会秘书长、汪伪上海市商会理事长。 徐维震(1880~?) 浙江桐乡人,曾任汪伪上海高等法院院长。 倪道烺(1881~1951) 安徽阜阳人,曾任汪伪安徽省省长。 梁鸿志(1882~1946) 福建长乐人,曾任日伪维新政府行政院院长、汪伪政府监察院院长。 潘毓桂(1882~1961) 河北盐山人,曾任伪临时政府天津市市长、汪伪华北垦业公司董事长。 谢葆生(1883~1946) 曾任汪伪江苏省警察厅厅长。 江亢虎(1883~1954) 江西弋阳人,曾任汪伪铨叙部部长、考试院院长。 唐少侯(1883~?) 安徽凤阳人,曾任汪伪财政厅厅长。 蔡培(1885~1960) 江苏无锡人,曾任汪伪工商部次长、汪伪驻日本大使。 严家炽(1885~?) 江苏吴县人,曾任汪伪财政部常务次长。 吴蕴斋(1886~?) 江苏镇江人,曾任上海金城银行总经理、中国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常玉清(1888~1947) 湖北江陵人,曾任汉奸组织“黄道会”头目。 王荫泰(1888~1961) 浙江绍兴人,曾任伪临时政府实业部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夏奇峰(1888~1961) 江苏泰州人,曾任日伪维新政府外交部部长、汪伪审计部部长。 许建屏(1889~?) 浙江嘉兴人,曾任汪伪中央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学昌(1891~1952) 河北安新人,曾任汪伪南京市市长。 杨班侯

日俄戰爭

  為了應對日俄戰爭,日本 桂太郎內閣 進行了大規模增稅,在1904年4月和12月兩次實行「非常特別稅法」,增加的稅收等於1903年日本全年的稅收。由於戰後日本沒有獲得賠償金,日本政府將增稅七成的制度永久化。此前日本眾議院選舉法規定繳稅10日元擁有選舉權,擁有選舉權人數為98萬,增稅後的1908年選舉,合資格選民增加到158萬人 [12] 。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取得的土地和海外利益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全部喪失。 大韓帝國 [ 編輯 ] 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日本與韓國簽定第一次日韓協約,韓國任用日本政府推薦的財政及外交顧問。1905年日本與俄國議和後,俄國承認日本政府對韓國的指導及監督權,日本隨即與韓國簽定第2次日韓協約,將韓國的外交權移轉給日本,使韓國成為日本的保護國,並設立統監府。1909年簽定第三次日韓協約,取得韓國內政權並解散韓國軍隊,並於1910年被日本併吞。   俄羅斯帝國 [ 編輯 ] 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戰爭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強大軍事力量,自此一蹶不振,國內動蕩不安,爆發一連串革命事件。1905年俄國爆發 第一次革命 ,俄軍在日俄戰爭中的慘敗是革命最直接的導火線,人民將戰敗歸咎於 羅曼諾夫王朝 。 1917年,俄國相繼爆發 二月革命 和 十月革命 ,沙皇統治被推翻,蘇維埃政權建立。   大清 帝國 [ 編輯 ] 日本以 君主立憲 小國戰勝俄國那樣一個 專制 大國,給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動。「日俄之勝負,立憲專制之勝負也」。夏清貽亦提出「日勝何喜,俄敗何欣( 《何日醒》/《快猛醒》)」之觀點。朝野上下普遍將這場戰爭的勝負與國家政體聯繫在一起,認為日本以立憲而勝,俄國以專制而敗,「非小國能戰勝於大國,實立憲能戰勝於專制」。於是,不數月間,立憲之議遍及全國,蓋過革命派之議流。加上日本於明治十五年曾派員赴歐洲考察憲政。清廷遂於1905年派載澤、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次年,五大臣先後回國,上書指出立憲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漸輕,三曰內亂可弭」,建議進行「立憲」。但是,他們指出,「今日宣布立憲,不過明示宗旨為立憲預備,至於實行之期,原可寬立年限。日本於明治十四年宣布憲政,二十二年始開國會,已然之效,可仿而行也」。1906年9月1日(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慈禧太后頒發了《 宣示預備立憲諭 》,開展「 立憲運動 」。 慈禧太后對於這場在自己本土上